竹笋

双手合十

凌晨3点 脑回路未眠

家人们,谁懂啊,只有半夜的时候我的文思才会泉涌,每天实习早起一整个白天浑浑噩噩啊。

搅动新闻界的张雪峰

“新闻无学”——我也如此认为。

我不认为新闻史属于新闻学,我认为研究某时期报纸、刊物的学问还是属于历史学。

而以编辑为基础的新闻写作,某种意义上依附于阅读主体。

个人更喜欢一手的表达,无论言语间是否有逻辑。

每个人的言语都有他独特的性格空间。某种角度上,每个人的表达也是不可能被转述成功,就像语言之间并不能实现完整意义的翻译。所有微妙的词汇、意象所隐含的文化、甚至被大脑把关所刻意丢失的弗洛伊德式错误,都构成一个人言语上的独特性、艺术性。

新闻编辑所做的转述,使原始素材经过了严格的筛选,像蛋糕模子,割去了其所不需要的话语成分。

新闻客观主义,从不可能。

可能的只是编辑在表演一种水的端平。

记者则是更无趣的职业。

所有记者的光芒源于其所依附的媒体/人群。

梦想成为记者?深层而言,可能是向往为民疾呼,或者向往一种高层的交际平台。——以媒介作品链接人群,是记者本质的价值。

但就记者本身的工作来说,写稿是一件乏善可陈的工作。上级的意见远大于自己的写作偏好。

舆情分析则像传媒版的金融研报。对资金流动而言,显然是金融研报具有更直接的参考价值。

传播学则有社会学和哲学的面向。尽管大部分由缘西学,但思索传播的意义正如思索存在的意义一般令人着迷。

计算传播则随数据分析的发展而变得热门。

文本分析看起来最适合做数据新闻。

总之就新闻学而言,张雪峰说的也没错,自媒体横行的年代,普通家庭,想要稳定而高于平均的就业前景,新闻学与不学有何所谓?类似岗位已充斥了各类小语种、文学、甚至其他风马牛不相及专业的同学,做好了,也风生水起。在校学4年编辑写稿,不如直接到媒体实践体会。

而我也不喜欢枯燥、无用又反复的文字工作,追问意义的传播学多少把我从乏味的新闻中捞起,它像幻觉菇子般令我迷醉。

但反思专业选择,人类学、文学、社会学、哲学未尝不能带来相似体验。

当然,新闻传播属于就业前景看起来较好的一种。

可能文科生做选择(法律专业除外),唯一能选的是学校的风水吧。

传播的终极目的在于对抗死亡

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死亡盲点_一个生存媒介研究的视角_章戈浩

  • 传播的终极目的在于对抗死亡
  • 生存论媒介
  • 数字劳动、数字哀悼
  • 坟墓作为沟通装置
  • 默哀
  • 缺失、中断、缺席
  • 后人类-数据-算法托管-乌托邦

主要引介了Flusser、Lagerkvist等学者的理论。

在贵社

能不能让我水一水……好累……好想躺平……为什么大家(学校&我爹)都有这么多要求,我只想曳尾于涂Orz

5月末6月初纵览

cuc with sunshines

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
5.22 5.23 5.24 5.25 5.26 5.27 5.28
    神话/艺术=对死亡的否定,举例包括金字塔、狮身人面像、兵马俑。儒家所提倡的三不朽更是对不死的追求。庄子与屈原以鼓盆而歌与词赋展示了他们的生死美学。海德格尔所谓向死而生,也是指以死亡为驱动力的生活哲学。        
    6.7 6.8 6.9 6.10 6.11
    有人高考有人在等教务老师系统那边的GPA排名,后台系统崩了,但wj老师超级负责地及时地把文件传给了我,感恩(虽然还是晚了两天……) 高考愿lyl一切顺利,超级喜欢lyl,lyl一定能把会写的全答对(保佑)/不能事事都搞玄学,不然和友的话题就只剩下玄学……对算感情有了新看法,就是看当事人图的是什么,是不会断开的关系、是可以捞到的财富、是颜控还是想获得关爱……     误把白蔻作罂粟lyl/天选4get√ r9 4060 ddr5 16g 2.5k 165Hz/读章戈浩论文(MUST好感↑↑↑)-傅拉瑟 传播的终极目的在于对抗死亡-生存论媒介研究 媒介化死亡 数字来生-讣闻 罗马报-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-马丁布伯的犹太教哲学思想 《我与你》-中介即永恒
6.12 6.13 6.14 6.15 6.16 6.17 6.18
问wqz的实习鉴定-部门调整询问     换题申请/无模板/代签/代交-光大银行卡获取     问dyx老师的稿子/七色花瓣/开放日/传媒博物馆/内存条交易/星露谷
6.19 6.20 6.21        
  dyx老师稿子*2/济南超算图解反馈/换题问了yym 了解了一下MUST后好讨厌C 好讨厌 nothing fit/稿定设计¥2/寄修surface pro键盘 ¥112+¥18/做zj老师的图解        

死亡报道与伦理

视觉再现“死亡”的新闻伦理研究_向倩芸(中传)

  • 视觉冲击力
  • 把关
  • 建构与再现
  • 西方国家的伦理规范
  • 媒体如何视觉再现死亡:
  • 摄影技术
  • 尸体作为符号-马赛克
  • 濒死-行刑-2013年3月糯康行刑直播
  • 遗物作为符号-与认知水平有关
  • 家属的悲痛作为符号
  • 失范:
  • 暂无规范 真实性与专业主义 隐私与人道主义
  • 视觉恐怖
  • 二度伤害-2014马航MH370失联
  • 过度炒作
  • 侵犯隐私
  • 规范
  • 不必要的死亡图像
  • 目的不是为了再现,而是让公众透过死亡影像感知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价值与意义
  • 建议审慎展现、使用关联符号、积极征求反馈

展现“死亡”_一个悖论性的新闻报道领域_王辰瑶(北大)

  • 2013.3.1糯康的死刑直播问题
  • 《纽约每日新闻报》Ruth Syyder的死刑执行
  • 死亡报道的矛盾 追逐又回避 反感又快感
  • 文章探讨死亡新闻内在悖论与深层人文精神
  • 展现或不展现:
  • Susan D. Moller 《同情疲劳》1998; 赚取眼球/奇观=>媒介文化的冷血和社会人情的冷漠
  • 肯尼迪;戴妃;萨达姆;卡扎菲;张国荣……
  • 讣闻
  • 被选择的死亡报道
  • 替代性展现 延伸性展现
  • 《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》
  • 展现死亡的动机与效果:
  • 《饥饿的苏丹》
  • 时代、技术、文化与展现 “死亡” 的关系:
  • 医疗、社会功能,死亡成为私人事件
  • 摄影技术;互联网境况下,媒体对死亡把关的失灵
  • 全球化时代抹平了不同文化里人们对于死亡的感受
  • 禁忌与传播 “死亡” 新闻的悖论:
  • 对死之理念的压抑 是由于人不能忍受死 舍勒
  • 未知生 焉知死
  • 施喆《死亡日记》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《现代传播》

晒晕

天好晒 我的皮肤像感光底片 中午觅食路上大转一圈 估计不久脸就会变得黑黢黢qwq

晚上和小李吃北园猪脚面 偶遇崔永元老师(和崔老师挨得最近的一次)

实习吐槽

吐槽一则

拖延焦虑

小蝴蝶累了 小蝴蝶飞不动了 小蝴蝶想回家大睡3个月

欢度六一

今天下了超大的太阳雨!雨滴像喷枪,在烈烈炎日下喷洒,像彩色波点。